重慶進口紅酒批發市場 國產葡萄酒應增強競爭力
2021-03-20 16:36:26
小編
近幾年來,業內頻頻傳出“減稅”的呼吁。因此,周洪江的表態絕不是只代表張裕一家,而是替整個國產葡萄酒行業說出了“心聲”。據了解,歐盟將葡萄酒列為農產品,享受農產品補貼及稅收政策,而中國將葡萄酒按照工業品管理,因此在葡萄種植環節沒有補貼及扶持,并依據工業品標準征收13%的增值稅,再加上10%的消費稅,企業綜合稅負較高。
而成本上的“差距”僅是一個方面,多年以來,中國與多個國家達成了貿易協議,多國進口葡萄酒“關稅”一降再降,甚至為“0”。以“中澳自貿協議為例”,2015年12月20日《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和澳大利亞政府自由貿易協定》生效并第一次降稅。當時就有業內人士指出,澳大利亞葡萄酒將借“關稅”下降的福利,在3—5年內有望超越法國。事實也正是如此,2019年1月1日“關稅”清零。也正是在這一年,澳大利亞葡萄酒對中國市場(包括香港和澳門)的出口額增長12%,創下 12.8 億澳元新高。與此同時,相比于法國占中國進口葡萄酒總額的29%,澳大利亞則占據了35%。
必須強調的一點是,絕非澳大利亞葡萄酒才享有關稅優惠政策。與這些國家的葡萄酒產品相比,國產葡萄酒的銷售成本相對“較高”,作為國產酒的應持有的“價格”優勢一直無法得到凸顯。根據中國酒業“十四五”規劃,預計2025年,葡萄酒行業產量達到70萬千升,銷售收入達到200億元,實現利潤40億元。前景“好”,當前國產葡萄酒的困難也不能忽略,減稅不止是提升競爭優勢,也是國產葡萄酒超額實現“十四五”規劃的有力保障。